① 非法手段获取(偷/骗/买/收);② 信息能识别特定人(姓名+电话/身份证/住址等);③ 达到立案标准(普通信息5000条/敏感信息500条/违法所得5000元)
一、哪些行为算"非法获取"
1
直接偷骗抢
- 黑客入侵系统窃取信息
- 假借招聘/调查骗填个人信息
- 快递员偷拍快递单
- 物业倒卖业主资料
2
买卖交换信息
- 花钱购买客户名单/业主数据
- 用游戏装备交换他人隐私
- 商家之间互换客户信息
- "信息贩子"转卖他人身份证号
3
违规收集使用
- APP强制授权收集通讯录
- 商家超范围收集身份证信息
- 将客户信息用于未告知的用途
- 离职员工带走客户资料
二、多少条信息会坐牢
信息类型 | 立案标准 | 刑期范围 |
---|---|---|
行踪轨迹/通信内容 (开房记录、聊天内容) | 50条以上 | 3年以下 |
征信/财产信息 (银行卡号、存款金额) | 500条以上 | 3年以下 |
住宿/健康信息 (病历、体检报告) | 500条以上 | 3年以下 |
其他普通信息 (电话、住址、姓名) | 5000条以上 | 3年以下 |
违法所得 (靠卖信息赚钱) | 5000元以上 | 3年以下 |
情节特别严重 (造成死亡/重大经济损失) | 达到立案标准的10倍 | 3-7年 |
⚠ 注意: 同一条信息含多个字段(如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按1条计算;信息重复的,去除重复后计算
三、哪些情况不构成犯罪
✓
合法情形
- 公安机关依法调取破案
- 本人自愿公开的信息(如朋友圈手机号)
- 企业经用户授权收集必要信息
- 新闻报道中使用已公开的公众人物信息
×
常见误解
- "网上能查到就不算违法" → 仍需本人授权
- "只收集不牟利就没事" → 非法获取即违法
- "员工自愿提供客户信息" → 仍属侵犯隐私
- 购买他人开房记录查配偶出轨
- 偷拍病历转卖给保险推销员
- 黑客盗取学生学籍信息卖培训机构
- 快递站点批量出售客户电话给诈骗团伙
法律依据:
- 《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