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残疾人犯罪≠免罪!但满足3个条件可轻判: ① 犯罪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② 残疾与犯罪无直接关联;③ 主动认罪悔罪。精神类二级残疾可能不担责,肢体类残疾一般不免刑!
一、残疾人犯罪能轻判吗?
1
残疾类型决定能否轻判
- 精神残疾:作案时发病→可能不负刑责
- 肢体/听力残疾:一般不免责但可轻判
- 智力残疾:智商低于50→可能减刑
2
必须做司法鉴定!
- 鉴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
- 确认是否具备受审能力
- 判断残疾与犯罪的因果关系
3
量刑幅度怎么算?
- 轻判幅度:基准刑减少10%-30%
- 严重暴力犯罪:可能不予减刑
- 生活不能自理:可申请监外执行
二、不同残疾犯罪怎么判?
⚕
精神二级残疾犯罪
- 作案时发病→强制医疗
- 间歇期作案→负刑责但轻判
- 案例:抑郁症患者伤人,经鉴定担责30%
♿
肢体二级残疾犯罪
- 一般不免除刑责
- 可减刑20%以内
- 案例:轮椅者贩毒,判刑少15%
🧠
智力二级残疾犯罪
- 智商≤50→可能减刑30%
- 被教唆犯罪→从犯处理
- 案例:智障者偷窃,免于起诉
三、如何争取轻判
1
立即申请司法鉴定
- 7日内提交书面申请
- 准备残疾证+病历
- 选择省级指定鉴定机构
2
收集三类救命证据
- ✓ 医疗记录:证明案发时病情
- ✓ 监护人证明:智力/精神残疾必备
- ✓ 赔偿谅解书:获得被害人谅解
3
申请特殊处理程序
- 监护人到场(审讯时)
- 手语翻译(听力残疾)
- 简易程序(智力残疾)
4
争取非监禁刑
- 监外执行:生活不能自理者
- 社区矫正:轻罪+稳定监护
- 缓刑:刑期3年以下
❗ 残疾人犯罪四大误区
- "有残疾证就不用坐牢":肢体犯罪照样判刑!
- "装精神病能脱罪":虚假鉴定涉伪证罪
- "不签收传票就没事":公告送达后缺席判决
- "残疾可随便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最高可判死刑
法律依据:
- 《刑法》第18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行为时犯罪不负刑责;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责;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从轻处罚
- 《刑法》第19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刑事诉讼法》第305条:生活不能自理罪犯可暂予监外执行
- 《残疾人保障法》第62条:司法机关应提供无障碍诉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