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犯罪≠不用坐牢 ① 是否丧失辨认能力(精神病需司法鉴定);② 犯罪严重程度(杀人贩毒照样判刑);③ 残疾类型(聋哑/盲人可减轻处罚,肢体残疾不免责)
一、精神病人犯罪能免责吗?
免责条件
- 完全不能辨认行为:案发时完全丧失理智(如精神分裂发作期)
- 司法鉴定报告:法院只认省级医院出具的鉴定
- 强制医疗:虽不坐牢,但需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
仍需坐牢
-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时神志清醒的
- 醉酒/吸毒导致精神异常
- 轻度精神障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
二、聋哑人/盲人犯罪能免刑吗?
✓
法律规定
《刑法》第19条: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 "可以"不是"必须":贩毒等重罪可能不从轻
- 需证明残疾影响认知:如因听不见警告而过失犯罪
- 不免除民事赔偿:照样要赔钱
三、肢体残疾会怎么判?(轮椅/截肢/瘫痪等)
1
量刑原则
- 不免除刑事责任:该判刑照样判
- 生活不能自理可暂予监外执行:需司法鉴定(保外就医)
- 非暴力犯罪可争取缓刑:如经济犯罪
2
仍需收监的情形
- 故意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
- 有社会危险性的(如报复社会)
- 自伤自残逃避坐牢的
❗ 法律常识
- 残疾证≠免罪金牌:残联发的证件不能直接免责
- 犯罪后装病/装残无效:司法机关会做医学鉴定
- 监护人要担责:精神病人伤人,家属需赔偿
法律依据:
- 《刑法》第18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行为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责。
- 《刑法》第19条: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刑事诉讼法》第265条:有严重疾病、怀孕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可暂予监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