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获利14000元,构成犯罪,判刑范围一般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要看你是不是初犯、有没有退赃、认罪态度好不好等因素。情节较轻的,有机会争取缓刑甚至不起诉;但情节较重的(比如涉及银行卡多、造成损失大),也可能判到接近一年。
一、帮信赚了1万4,是不是肯定要坐牢?
大概率构成犯罪
- 1万4超过了“门槛”:法律规定,帮信罪获利1万元以上就属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 核心是“明知”+“帮助”:要证明你知道别人在搞网络犯罪(比如诈骗、洗钱),还提供了银行卡、技术支持等帮助。
- 金额只是条件之一:即使获利不到1万,但符合其他严重情节(如提供5张以上银行卡、造成严重后果等),也构成犯罪。
不坐牢的可能性
- 情节显著轻微:获利刚过1万,作用极小,是初犯偶犯,有机会争取不起诉。
- 积极退赃退赔:把赚的1万4退回去,甚至赔偿受害人损失,是重要的从轻情节。
- 认罪认罚态度好:被抓后老实交代,签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会从宽处理。
- 争取缓刑:如果判刑在三年以下,符合条件(如悔罪表现好、没有再犯危险),可以申请缓刑(不用进监狱,社区矫正)。
二、帮信罪赚1万4,大概会判几个月?
1
基础刑期范围
-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帮信罪“情节严重”的量刑起点。
- 1万4属于该档中偏低金额:单纯看获利,在这个档位里不算特别高。
- 常见判罚: 实践中,获利1万4左右,没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如造成巨大损失、大量银行卡),判刑多在6个月到1年有期徒刑,或者6个月以下拘役。
2
影响刑期长短的因素
- 银行卡/账户数量:提供5张以上支付结算账户(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就构成“情节严重”。提供越多越重!
- 造成的后果:你帮助的犯罪造成了他人多大损失?损失越大刑越重。
- 是否初犯、偶犯:第一次犯罪通常比累犯、惯犯判得轻。
- 认罪悔罪态度: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认罪认罚、退赃退赔都能显著减刑。
- 在犯罪中的作用:是主动参与还是被蒙蔽利用?作用小判得轻。
三、怎么才能争取判轻点或者不坐牢?
1
抓住黄金时间:公安侦查阶段
- 主动退赃:把非法获利的14000元以及相关款项尽快退还。
- 争取立功:如果有其他犯罪线索,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
- 如实供述:配合调查,讲清楚自己做了什么、知道什么。
- 申请取保候审:符合条件的,争取先出来,对后续处理有利。
2
检察院阶段:争取不起诉或缓刑建议
- 认罪认罚: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是获得从宽处理的必经之路。检察官会根据案情提出量刑建议(包括是否适用缓刑)。
- 提交有利证据:如退赃凭证、谅解书(如有受害人)、证明初犯、家庭困难等材料。
- 律师协助:委托专业刑事律师,分析案情,与检察官有效沟通,争取不起诉或缓刑量刑建议。
3
法院阶段:全力争取缓刑或最低刑
- 当庭认罪悔罪:态度诚恳,表达悔意。
- 强调从轻情节:律师辩护应重点突出退赃、认罪认罚、初犯偶犯、作用小等理由。
- 提供社区矫正条件证明:如申请缓刑,需证明有固定住所、工作或监管条件,确保缓刑期间能遵守规定。
提醒!银行卡数量比金额更致命!
- 提供5张以上银行卡/账户,不管赚了多少钱(哪怕只赚了几百块),都构成“情节严重”,要判刑!
- 1万4的获利金额是重要情节,但银行卡数量是更常见的入罪门槛。
- 务必说清楚自己提供了几张卡、几个账户!这直接影响定罪量刑。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5号)第十二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 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二) 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三) 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四) 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五) 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六) 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七)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第十三条: 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可以确认,但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者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依法未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