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 首页
  • 找律师
  • 关于泽大
    • 新闻中心
    • 党建活动
    • 社会责任
    • 泽大机构
    • 招贤纳士
    • 分所加盟
  • 联系我们
4001-676-999
注册登录

网站logo法律热线(工作日08:00-17:00)4001-676-999
©2003-2025 泽大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506号-2
网站logo
    关于泽大
  • 律所简介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找律师
  • 律师检索
7*24h服务热线:4001-676-999
关注我们二维码关注我们
©2003-2025 泽大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备案图标浙ICP备15012506号-2
  • 找律师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你的难题,这有答案,专业律师,精准解答

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
  1. 首页
  2. 法律知识库
  3. 详情
【法律知识库】

直播打赏构成犯罪吗?给主播巨额打赏算犯罪吗?

发布时间:2025-07-16 10:14:45浏览:84次

用户用自己的合法财产自愿给主播打赏,无论金额大小,通常不构成犯罪,是合法的民事赠与行为。 但是,如果打赏的钱是偷的、骗的、贪污的等违法犯罪所得,或者主播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诱骗巨额打赏,那就可能涉嫌犯罪了。巨额本身不直接导致犯罪,关键看钱怎么来的、怎么给的。

一、自己辛苦挣的钱,打赏主播犯法吗?

合法财产自愿打赏
  • 核心是自愿和合法: 用户花的是自己合法赚的钱(工资、奖金、合法经营所得等),并且是完全自愿、没有受到欺骗或威胁的情况下打赏给主播。
  • 属于民事赠与: 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赠与合同”。用户(赠与人)自愿把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主播(受赠人),主播接受了,赠与就成立了。
  • 巨额不是罪: 只要钱是干净的、给是自愿的,打赏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本身都不触犯《刑法》,不是犯罪。
可能涉及家庭纠纷
  • 不等于没问题: 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在配偶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巨额打赏,可能侵犯了配偶的财产权。
  • 可以打官司要回(部分): 被侵犯权利的配偶可以依据《民法典》起诉,要求确认赠与行为无效或部分无效,追回属于自己份额的钱。但这属于民事纠纷,不是主播或打赏人犯罪。
  • 主播通常不还钱: 只要主播不知道是夫妻共同财产且打赏方无权单独处分,主播作为善意第三人,一般不用退钱,损失由夫妻内部解决。

二、用偷来骗来的钱打赏,这下犯法了吧?

1

打赏人可能构成犯罪

  • 钱的来源是犯罪所得: 如果打赏的钱是用户贪污公款、盗窃、诈骗、非法集资、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活动得来的“赃款”。
  • 打赏是“洗钱”或“挥霍赃款”: 用户为了把非法得来的钱“洗白”或者纯粹挥霍掉,拿去打赏主播。
  • 用户本人犯罪: 这种情况下,打赏人本身就已经构成了贪污罪、盗窃罪、诈骗罪等前罪。用赃款打赏是其犯罪后的处分行为,是量刑时考虑的情节(挥霍赃款通常导致无法追回,会加重处罚)。打赏行为本身可能还会涉嫌洗钱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2

主播通常不知情则无罪

  • 关键看主播是否“明知”: 主播如果完全不知道打赏的钱是赃款,只是正常提供直播服务并接受打赏,那么主播不构成犯罪。
  • 主播可能需要退钱: 虽然主播不犯罪,但司法机关在办理打赏人(罪犯)的案件时,有权依法追缴赃款。如果赃款(打赏)还在平台或主播账户且能被识别,会被追缴。如果主播已经提现花掉,追缴难度很大。
  • 主播知情并配合?危险! 如果主播明知用户的钱来路不正(比如用户明确告知或情况明显异常),还配合其“洗白”或转移赃款,则主播可能构成洗钱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共犯。

三、主播忽悠我、骗我打赏,主播犯罪吗?

1

普通诱导不算犯罪

  • 行业常见手段: 主播说“谢谢大哥”、“求礼物上榜一”、“表演个才艺求打赏”等,属于正常的直播互动和营销行为,目的是吸引自愿打赏。
  • 不涉及欺诈: 这些言行虽然是为了让你掏钱,但并没有虚构关键事实或隐瞒真相让你产生错误认识。用户打赏是基于对主播的喜爱或支持,是自愿的。
2

欺骗式索财可能构成诈骗罪

  •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主播(或其团队)编造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重要情况,目的是让你基于错误认识打赏。例如:
    • 假恋爱/结婚:冒充单身谈恋爱、承诺线下见面结婚等骗取“彩礼”、“红包”。
    • 虚假公益:谎称打赏用于慈善捐款,实则私吞。
    • 虚假投资/赌博:诱骗用户打赏参与虚假投资项目或赌博活动。
    • 重大疾病/事故:编造自己或家人重病、出车祸等悲惨故事博取同情骗钱。
  • 非法占有为目的: 主播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承诺(如恋爱、做公益、给回报),目的就是骗钱。
  • 用户基于错误认识打赏: 用户因为主播的谎言而相信打赏会有某种回报或帮助,才支付了巨额钱财。
  • 达到数额标准: 如果诈骗金额较大(通常3000元以上),主播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四、未成年人偷偷用家长钱巨额打赏,能要回来吗?

有很大机会要回来! 法律对未成年人(尤其是8岁以下)的打赏行为有特殊保护。

  • 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受限:
    • 不满8周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打赏行为绝对无效。家长有权要求平台和主播全额退还。
    • 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巨额打赏通常超出了其年龄、智力能够理解的范围,也与其日常生活学习所需无关。这种打赏行为需要家长(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或事后追认才有效。如果家长不同意,打赏行为无效,可以要求退还。
  • 家长负有举证责任: 需要证明打赏行为确实是未成年人本人操作(如操作时间在上课/深夜、设备是孩子专用、有录屏/聊天记录等)。
  • 平台有审核和退款义务: 平台应建立有效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和消费管理机制。如果因平台验证机制缺失或失效导致未成年人巨额打赏,平台有责任协助退款。即使平台有验证,对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尤其是8岁以下),也应退款。
  • 主播一般不直接退: 钱通常先退给平台,再由平台退给家长。主播已提现部分,平台可能先行垫付或向主播追偿。
  • 注意时效: 家长发现后应及时向平台投诉并保留证据,协商不成可向消协、网信办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 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二) 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 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注:此条说明赠与在特定条件下可撤销,但需符合法定情形,单纯后悔一般不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 提供资金帐户的;(二) 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 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四) 跨境转移资产的;(五) 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第9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虽涉疫情,但确立的未成年人打赏退款原则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通知》第十三条: 网络主播应当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不得引导用户过度消费、...。

相关案例

  •  某诚集团部分骨干成员涉嫌非法吸收罪案

    某诚集团部分骨干成员涉嫌非法吸收罪案

    警方通报来了:某诚集团涉嫌非法集资,实际控制人韦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01/17/2025 03:36:49更新
  • 浙江某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蓝天环保)诉苏州某氟公司等“环保产品技术”商业秘密案

    浙江某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蓝天环保)诉苏州某氟公司等“环保产品技术”商业秘密案

    浙江6名员工集体跳槽泄漏商业秘密获刑

    01/17/2025 03:33:54更新
  • 杭州某齿轮箱集团(某齿前进)诉杭州发达某轮箱集团等商业秘密案

    杭州某齿轮箱集团(某齿前进)诉杭州发达某轮箱集团等商业秘密案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01/17/2025 03:31:19更新

推荐律师

陈东萍律师
陈东萍
泽大(乐清)律师事务所
李佳律师
李佳
泽大律师事务所
陈亦帅律师
陈亦帅
泽大(龙港)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