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别人信用卡或偷拿别人信用卡刷钱,主要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金额和情节,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怎么判(刑期)要看刷了多少钱、是不是惯犯、有没有还钱、认罪态度如何。实务中,数额较大(5000元以上)一般判5年以下,数额巨大(5万元以上)判5-10年,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判10年以上或无期。
一、为啥偷卡刷钱算“诈骗”不算“偷窃”?
骗了谁?
- 骗银行/商家: 你偷的是卡,但刷卡时假装自己是真卡主,骗过了POS机、收银员或ATM机,让银行或商家误以为是你本人消费或取现,自愿把钱给了你或把东西卖给你。这是典型的“骗钱”行为。
法律有规定
- 刑法明确写清楚了: 《刑法》第196条直接把“冒用他人信用卡”列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和伪造卡、恶意透支并列。偷卡只是手段,冒名使用才是关键犯罪环节。
- 判得比偷东西重: 普通盗窃数额巨大(3万-10万)判3-10年,但信用卡诈骗数额巨大(5万以上)直接判5-10年,起点更高。
二、刷多少钱会坐牢?刷多刷少区别大吗?
1
数额较大(5000元 - 不满5万)
- 立案门槛: 刷够5000元就够刑事立案了,不是小事!
- 可能判多久: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得交罚金(2万-20万)。
- 常见情况: 偷拿家人/室友/同事卡刷了几千块买手机、衣服或取现金。
2
数额巨大(5万 - 不满50万)
- 刑期跳档: 金额到5万,刑期直接上到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 罚金也涨: 罚金变成5万-50万,赚的远不够罚的。
- 常见情况: 盗刷买奢侈品、大额转账、或者多次小额累积超5万。
3
数额特别巨大(50万以上)
- 最高一档: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罚金5万-50万或没收财产(房子、车子等都可能被收走)。
- 后果极其严重: 人生黄金期基本在监狱度过,出来也背负巨额债务和案底。
- 常见情况: 盗刷买房、买车、做生意或大规模盗刷团伙作案。
三、除了金额,哪些情况会让判刑更重?
1
作案手段和次数
- 偷卡还偷密码: 故意窃取或破解密码,主观恶性更大。
- 多次盗刷: 不是一次冲动,而是多次、有预谋地作案。
- 用高科技手段: 比如复制伪卡、改装POS机、利用病毒软件等。
2
身份和受害者情况
- 偷亲友的钱: 偷拿家人、亲戚、好朋友的卡刷,违背信任,法官更厌恶。
- 受害者是弱势群体: 盗刷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的救命钱、生活费,情节恶劣。
3
事后态度和行为
- 死不认账: 被抓后狡辩、抵赖、甩锅。
- 把钱花光不赔: 明明有钱或者有能力赚钱却不赔偿受害者损失。
- 有前科: 以前就因为偷东西、诈骗等犯过事。
四、捡到别人信用卡拿去刷,也算犯罪吗?
算!而且是同样的信用卡诈骗罪! 别以为“捡”的就不算偷,捡到不还还拿去消费取现,就是“冒用他人信用卡”。
- 捡到卡≠你的卡: 捡到信用卡,正确做法是交给银行或公安机关。私自使用就是违法。
- 试出密码更严重: 如果捡到卡后还尝试猜出或破解密码去刷,主观恶意更明显。
- 金额决定命运: 捡卡刷5000元以上,同样面临坐牢风险,判刑标准和偷卡盗刷完全一样。
- 辩解没用: 说“我以为是捡的就可以用” “我又没偷”这种理由,在法律面前苍白无力。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 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 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 恶意透支的。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定罪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 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 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 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 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