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News Today
2025年8月22日,泽大·城院第八届律师工作坊结营仪式在泽大律师事务所举行。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法学系主任、副教授范佳洋,城院法学院教授吴红列,泽大所合伙人、第八届工作坊班主任蔡莹,以及本届实务导师和12名实习生共同参与本次活动。仪式由城院学生陈睿豪主持。
回顾与成长:两个月的淬炼与蜕变

在温馨的氛围中,主持人首先对本届工作坊的整体情况作了简要总结。他表示,在过去的八周中,同学们深入律所一线,接触案件材料、参与庭审旁听、撰写法律文书、学习归档整理,真正体验了律师的日常,也完成了从“学生”到“准法律人”的初步蜕变。
多位学生代表依次上台,分享实习心得与感悟。俞宇琛同学从“细节见专业”谈起,提到团队律师严谨的工作习惯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杨灏鸣同学则以“换位思考”为主线,讲述了在政府文件审查项目中如何跳出学生思维,逐步具备多维分析能力的经历;范凌超引用“长度与宽度”的比喻,阐述了其在专业能力和职业认知上的双向收获。
同学们虽表达方式各异,但无不流露出对导师的感激、对泽大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法律职业更深层的理解。
导师寄语:专业与温度并重,成长与反思同行

蔡莹律师以“快速思考,慢慢说话”为题,肯定了同学们从忐忑慌张到沉着有序的转变。她特别指出,大家从“我”到“我们”、从“怕犯错”到“敢犯错”的进步,正是实习最珍贵的成果。
蔡莹 泽大所合伙人
吴红列老师则从“逻辑与经验”的辩证关系切入,提醒同学们法律职业的本质不仅是知识应用,更是一种“实践智慧”。他强调,真正的成长来自于对错误的反思、对人生的关照,并鼓励大家保持开放心态,在法律乃至更广阔的领域中持续探索。
吴红列 幸福城市研究院院长、城院法学院教授
范佳洋老师以“时间闭环”为视角,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实习对长远职业选择的影响。她指出,从认知升级到能力提升,从心态转变到责任养成,这四十天的经历将成为大家未来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精神底色。
范佳洋 法学系主任、副教授
颁证仪式:见证成长,定格荣光

仪式结尾,到场导师逐一为实习生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一张张证书,不仅是对同学们两个月努力的认可,也是他们法律职业生涯的一个崭新起点。
四十分钟的仪式虽短,却为第八届律师工作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6月30日开营,到8月22日结营,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步入职场,十二位同学在泽大度过了充实而深刻的夏天。
未来,泽大所与城院法学院将继续携手,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为更多法学学子提供触摸现实、扎根专业的平台。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带着此夏的收获与温度,在法律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