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李欣律师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浙江泽大(丽水)律师事务所 主任
丽水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浙江省律师协会第二届监事会监事
政协第四届、第五届丽水市委员会委员
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专家
民革丽水市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
丽水市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监事长
溯源:“萝卜干律师”的由来
在浙江丽水,有人叫她“李主任”,有人称她“李委员”,也有人亲切地喊她——“萝卜干律师”。
这个称呼背后,藏着一个二十年前的故事。
在2004年,李欣律师接手了一个来自遂昌乡下的案子。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因乡邻纠纷吃了亏,一审时没请律师,结果败诉了。二审时,机缘巧合找到了她。李欣律师说:“那时候刚执业没几年,年轻气盛,一心想帮他讨回公道,为此花了大量心思:跑现场、拍照、调查证人……最终,二审成功改判!”
这个案子的律师费谈的是3000元,老人先付了1500元。按照约定,剩余的1500块本该在开庭前付清,但她看老人实在困难,活儿还是照干了。后来,老人特意来感谢李欣律师,他掏出一袋皱巴巴、凑起来的700元零钱,还有两罐自己腌的萝卜干,跟她说:“剩下的钱先欠着,等他凑够了再还。”
李欣律师看到老人这样的年纪和家庭条件,笑着回忆,“那700块钱我也没收,跟他说那1500不用付了,律所手续我来办。但那两罐萝卜干我收下了,是我吃过最‘贵’的,也是最值的。”当时律所同事和周围朋友知道后戏称她为“萝卜干律师”。
从此,“萝卜干律师”成了她最珍视的称号。
抉择:不用去求人,我要做律师
李欣走上律师这条路,带着点“天注定”的缘分,也带着点“不愿求人”的倔强。
高考填志愿时,父母希望她选择教师或公务员这样稳妥的道路。她的志愿表上填的大多是这些专业,唯独在最后一个,她悄悄选择了“法律专业”。
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冲动。小时候看港台律政剧,她就对律师这个职业充满向往。“觉得他们特别厉害,能帮好人说话,能为弱者撑腰。”
命运似乎也格外眷顾这份初心——那一年,李律师就读的学校在丽水地区法律专业只招一男一女,而她,恰好成了被选中的那个。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她与法律就这样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真正让她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的,是不愿让父亲为难。
在她即将毕业的时候,聊到未来工作,才发现法院、检察院的门槛都需要本科学历,而大专毕业的她被卡住了。这意味着,若要去这些单位,可能需要父亲去求人办事。
“父亲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大学生,一辈子正直,从没为什么私事向谁低过头。”这个念头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李欣的心里。她不忍心,让父亲去折腰。
正是这份不忍与触动,让她瞬间清晰了自己的职业道路。“我要做律师,”她说,“别的都不做。做律师,靠本事吃饭,不需要去求任何人。”
这个决定点燃了她全部的能量。从没那么努力过的她,开始了整整三个月两点一线的苦读,最终以地区第二名、超出法考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漂亮地叩开了职业大门。
成长:专业选的好,年年在高考
执业二十多年,李欣常说:“专业选得好,年年在高考。”法规的更新与修订,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等等,法律环境瞬息万变,她从未停止学习,并且多篇专业论文获奖。
她不仅自己保持学习,写论文等,还带着所里的年轻人一起。“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一晚上,我们固定学习,年轻律师轮流做专题讲座。”她说,“律师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会思考。”
在担任某三甲医院法律顾问期间,她一度被医学知识“难住”。“那就学呗。”她向医生请教、查资料、啃专业书,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医法结合”的专家型律师,后来还被聘为市司法局第三方调解中心成员,参与医疗纠纷调解。
情怀:留在丽水,做“被需要”的律师
曾有不少机会,李欣可以去杭州发展。“单纯从收入看,杭州肯定更好。”她说,“但我爱丽水,这里有很多基层法律服务需求,需要被看见。如果本地律师都不做,谁来做?”
她选择留下,成为一名“被需要”的律师。从为环卫工家庭维权,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帮扶;从参与电视台“百信热线”免费咨询,到走进社区乡镇普法讲法……她的执业足迹与公益服务紧密相连。她说:“公益是种荣耀,更是一种福分。”
2024年,她和团队历时九个月,为一位在工作中不幸身亡的环卫工家庭争取到85万元全额赔偿。“那个案子打了三次诉讼四个程序,最终依据《民法典》‘补充责任’条款赢了。”她说,“法律不该只是纸上的条文,而应该是普通人实实在在的依靠。”
从实习律师到高级合伙人、律协副会长,李欣始终认为,律师最重要的素养有三:专业、靠谱、用心。
“如果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靠谱,那他的专业也一定过硬。”她说。
如今,她把时间分为三块:50%做律师,20%管理律所团队,30%投入公益和社会履职。“做律师是养家糊口,但超越温饱之后,总要有点情怀。”
问她未来还有什么计划,她笑笑:“继续做一盏灯吧,哪怕只能照亮一小片地方。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使命:身份多元,法治一心
她是律师,也是仲裁员、调解员、法治监督员、政协委员。这些不同的身份,让她从更多维度理解“法治”的含义。
作为民革党员和政协委员,她连续多年在政协大会上发言,话题从“二孩政策下的公共服务”到“企业负担”,多次获得优秀发言奖。“律师的专业让我能更理性地建言,而政协委员的身份让我有机会为更多人发声。”
她说,这些社会职务没有报酬,却让她看到了法律在更广阔领域的力量。“法治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融入生活的一点一滴。”
在访谈期间,作为泽大(丽水)分所主任的李欣,在表达自己的时候,有些腼腆,有些内敛,但是说起环卫工人的案子、说起20年前的遂昌老人、说起丽水总要有自己人为丽水老百姓做基层市场的时候,她的眼里闪闪发光。
山水为骨,铸我形魂;瓯江为脉,养我性情;此生之志,反哺于斯。这或许是对李欣律师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