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
2022年,董彦晖律师曾代理宿迁市某法院一起 “沉睡 14 年” 的执行旧案(原案件执行立案时间为 2008 年)。该案债权本金仅 50 余万元,但因年代久远,被执行人早已失联,原执行材料中仅留存基础身份信息,无任何有效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几乎放弃回款希望。
核心难点:
- 案件跨度长达 14 年,被执行人身份信息、财产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线索断层严重;
- 债权本金金额虽不高,但被执行人失联 + 无财产线索,执行 “双僵局” 叠加;
- 发现的潜在资产(位于上海浦东的某处房产)存在 “首封法院与执行法院不一致” 问题,需协调两地法院移交处置权,沟通成本高、流程周期长。
律师关键行动:
- 旧案材料 “复盘式” 调查:律师逐页梳理 2008 年原执行卷宗,从被执行人早年工作单位、亲属关系等零散信息切入,通过其在银行贷款资料中提供的房产信息进行查询,锁定被执行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套未处置的住宅;
- 果断采取轮候查封:发现房产后,律师立即向法院申请轮候查封,防止房产被其他债权人先行处置,为后续谈判保留关键筹码;
- 跨市协调法院移交处置权:针对房产首封法院为广东某法院的情况,律师多次赴上海以及宿迁两地,并向首封法院提交《处置权移交申请书》,阐明 “轮候查封法院(宿迁)为原执行法院且距离查封房产较近,更便于案件推进” 的理由,最终促成两地法院达成一致,由宿迁某法院接管房产处置权;
- 以 “处置压力” 推动和解:在法院启动房产评估拍卖程序后,律师及时将处置进展告知被执行人(通过其亲属转达),明确 “房产拍卖后可能面临超额清偿及信用惩戒”,迫使被执行人主动出面协商,最终促成执行和解。
案件成果:
被执行人主动支付剩余全部 50 余万元债权本金及利息,申请执行人在 14 年后成功收回全额本金,案件以 “执行和解 + 本金全收” 圆满结案,且未产生额外执行成本。
价值亮点:
破解 “陈年旧案线索断、被执行人失联、跨院处置难” 三大痛点,用 “细节复盘找线索 + 轮候查封锁资产 + 跨院协调破壁垒” 的策略,让 “沉睡 14 年” 的债权重新实现价值,为小额旧案执行提供高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