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
2023年,董彦晖律师接受委托代理常州中院某强制执行案件。该案中,申请执行人胜诉后,被执行人迟迟未履行付款义务,且表面无明显可执行财产,传统财产调查(银行账户、房产、车辆)均未发现有效资产,执行陷入停滞。
核心难点:
- 被执行人刻意隐匿资产,常规调查手段无法锁定有效财产;
- 潜在可执行资产可能涉及金融产品(如基金、股票),需跨地域(基金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核查,流程复杂且需特殊调查权限;
- 基金份额属于非传统可执行资产,需协调法院、基金公司多方,明确核查、划拨的合规流程,避免执行程序瑕疵。
律师关键行动:
- 精准定位资产线索:律师结合被执行人过往金融交易记录,判断其可能持有私募或公募基金份额,将调查方向聚焦于头部基金公司,最终锁定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
- 推动法院出具调查令:针对基金份额查询需特定权限的问题,律师向常州中院提交详细调查申请书,阐明基金份额的可执行性及调查必要性,成功促使法院出具律师调查令;
- 跨省实地协调执行:律师亲自前往信达澳银基金深圳总部,与基金公司合规部、运营部对接,凭借调查令依法核实被执行人持有该公司的基金份额,确认净值达200 万余元;
- 推动份额划拨清偿:在核实资产后,律师立即协调常州中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同步与基金公司沟通份额冻结、非交易过户流程,确保划拨操作符合基金行业规定,避免资产流失。
案件成果:
最终,在律师的全程推动下,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配合法院完成 200 万余元基金份额的冻结与划拨,该笔资产全额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100% 全额清偿,从发现线索到完成清偿仅用时90天。
价值亮点:
打破 “金融资产难查难执” 僵局,通过 “线索预判 + 调查令突破 + 跨省协调” 组合拳,将隐性基金资产转化为实际清偿款,为金融类资产执行提供可复制的实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