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 首页
  • 找律师
  • 关于泽大
    • 新闻中心
    • 党建活动
    • 社会责任
    • 泽大机构
    • 招贤纳士
    • 分所加盟
  • 联系我们
400-888-7999
注册登录

网站logo法律热线(工作日08:00-17:00)400-888-7999
©2003-2025 泽大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506号-2
网站logo
    关于泽大
  • 律所简介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找律师
  • 律师检索
7*24h服务热线:400-888-7999
关注我们二维码关注我们
©2003-2025 泽大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备案图标浙ICP备15012506号-2
  • 找律师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你的难题,这有答案,专业律师,精准解答

以案说法

新闻中心列表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以案说法
  4. 详情
【以案说法】

最新泽大原创 | 钱亚芳、梁燕琳:《医疗广告认定指南》解读——大健康行业广告的合规红线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5-09-04 09:32:30浏览:253次

《医疗广告认定指南》来了!

大健康行业的“广告红线”彻底清晰,

谁踩谁出事!

国家三部门联合出手,

专治“科普变广告”、“分享实引流”的行业乱象!

▼

2025年7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8月13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广告,特别是利用健康科普、信息公示等“擦边球”形式进行的变相广告行为,监管进入了精细化、可操作化的新阶段。对于大健康行业的所有参与者——无论是医疗机构、医生、互联网平台,还是内容创作者和MCN机构——这都是一份必须深入学习和严格遵守的“合规圣经”。本律师团队将从专业角度,剖析《指南》的核心要义与合规启示。


一

出台背景:

直击“变相广告”乱象,填补监管灰色地带

《指南》的出台,源于长期以来的监管痛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快递发展,公众对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激增,但与此同时,不少医疗机构和个人假借“科普”、“知识分享”之名,行“广告引流”之实的乱象层出不穷。尽管《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已有原则性规定,但在面对隐蔽性强、形式多样的“互联网软文”、“种草文案”、“直播达人带货”等新兴模式时,认定标准模糊,导致监管存在“灰色地带”。

《指南》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生。其核心目标是在“正常的医疗信息公示/健康科普”与“违法的医疗广告”之间,划出一条清晰、可操作的红线,既保障公众获取真实、有益健康信息的权利,又有效打击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欺骗患者的违法行为。

二

核心解读:两大“安全区”与两大“红线区”

《指南》的亮点在于通过“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方式,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

01

合规“安全区”:哪些行为不构成广告?

《指南》明确,以下行为即使包含医疗机构或医生信息,也不构成广告,为合法的信息公开和科普活动提供了“安全港”:

基础信息公示:医疗机构在自有平台(官网、APP、经认证的自媒体)或第三方平台(如挂号平台),以表格化形式发布名称、地址、接诊时间、医生简介、服务项目、流程、医保价格、投诉方式等患者就医必须了解的基础信息。

科研招募与患者分诊:为医疗科研目的发布招募受试者、患者的信息,或在互联网诊疗中解答患者咨询、进行就医引导。

纯粹健康科普:医务人员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且不包含任何推介具体医疗机构或服务的行为。在此类科普中,可以介绍科普人员的姓名、职称、执业机构及科室,以确保信息的客观真实性。

02

违法“红线区”:哪些行为构成“变相广告”?

《指南》最值得关注的是,它详细列举了两种极易被滥用的“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具体情形,一旦触碰,即面临法律风险。

1.借“信息公示”之名,行“广告推介”之实:

对就医环境、医疗设备进行带有主观色彩的推介(如“顶尖设备”、“行业领先”、“国际领先”)。

对诊疗技术、流程、效果进行主观性评价或保证性承诺(如“一针见效”、“立竿见影”、“治愈率高达99%”)。

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

其他以推介本机构为目的发布的信息。

2.借“健康科普”之名,行“广告引流”之实(《指南》第八条):

宣称诊疗技术、设备、效果优势,直接或间接推介具体医疗机构及服务。

明示或暗示在特定机构就医有更好保障、疗效或价格优惠。

以病例或案例方式推介特定医疗机构或服务(这是重灾区!)。

在科普页面内附加医疗机构/服务的跳转链接,或附加相关药品、医疗器械的购买链接。

存在其他推介具体医疗机构或服务的情形。


律师建议

律师分析:本次《指南》第八条的规定极具杀伤力。这意味着,医生在短视频中讲述一个成功案例,即使不提医院名字,但通过其工作服、医院背景、或引导观众“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预约”,都可能被认定为变相广告。科普内容与商业引流的结合,必须彻底切断。

三

监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形成闭关管理

《指南》另一大亮点是建立了部门协同机制。卫生健康部门在监管信息公开和科普时,发现变相广告线索,需及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后,也需将违法情况通报卫健部门。这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局面,形成了“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的闭环,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威慑力。

四

给大健康行业从业者的合规建议

医疗机构:立即审查官网、公众号、第三方平台页面。基础信息公示应保持客观、中立、表格化。禁止在任何公开信息中使用绝对化用语、疗效承诺、与其他机构比较。内部医生进行科普,必须严格遵守《指南》第八条,杜绝案例分享与机构引流的结合。

医生/内容创作者:进行健康科普时,务必保持纯粹性。避免在科普内容中植入个人执业信息以外的任何机构推介。严禁使用真实病例进行宣传,即使匿名化处理风险依然极高。切勿在科普内容中设置任何跳转链接或购买入口。

互联网平台(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方责任重大。应依据《指南》更新社区规则和审核标准,利用技术手段(如AI)加强对“科普”类内容的筛查,重点识别案例分享、效果承诺、跳转链接等高风险行为。对违规账号和内容及时处置,履行平台主体责任。

MCN机构/广告公司:为客户策划医疗健康类推广时,必须摒弃“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任何利用医生IP进行“科普带货”或“案例引流”的模式,在《指南》下均属违法。应转向更合规的品牌形象宣传或患者教育合作。

一

结语

《医疗广告认定指南》的出台,是对大健康行业广告生态的一次深刻重塑。它不再是模糊的“提醒”,而是清晰的“标尺”和“警戒线”。对于行业而言,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这将有力净化市场环境,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让真正有实力、重合规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脱颖而出。合规不是负担,而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有从业者都应以《指南》为镜,主动自查自纠,将合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可持续、专业化的发展。


推荐律师

  • 姚振宇
    姚振宇
    律师
    公司犯罪辩护经济犯罪死刑辩护刑事合规职务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
  • 柳静薇
    柳静薇
    合伙人
    公司法律事务金融法律事务经济犯罪债权债务纠纷科技法

相关律师

  • 梁燕琳律师
    梁燕琳
    泽大(上海)律师事务所
  • 钱亚芳律师
    钱亚芳
    泽大律师事务所

相关内容推荐

  • 泽大案例|郑淑云:涉外婚姻中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法律实务分析——以双中国公民在美所生子女为例

    2025-09-19
  • 泽大案例|钱亚芳、梁燕琳:投保八年遭拒赔?二审转机获赔!

    2025-09-18
  • 泽大原创丨王菁、林维钢:律师视角下的RWA项目全流程合规

    2025-09-10
  • 泽大案鉴丨从“形式关联”到“实质参与”:夫妻共同经营之债的典型场景与裁判要旨

    2025-09-10
  • 泽大原创丨侯凌霄:“重大事件”切断虚假陈述交易因果关系的抗辩要点

    2025-09-02
  • 家事金言丨吴调:夫妻分居期间,孩子抚养权谁做主?维权指南来了!

    2025-08-29